文章作者: 2020-01-11 23:20:04
关于成功,有很多定律,比较有名的就是荷花定律与竹子定律。
无论是荷花定律,还是竹子定律,他们都有共同的意义:
成功,需要厚积薄发,
要忍受煎熬,要耐得住寂寞,
坚持,坚持,再坚持,
直到最后成功的那一刻。
荷花定律
一个池塘里的荷花,每一天都会以前一天的2倍数量在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错!是第29天。这就是荷花定律。
第一天开放的只是一小部分,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这就是著名的荷花定律。
这其中藏着深刻的道理就是: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
这个定律最早是听过马云的一个公开演讲,而透过这个定律去联想人生,你会发生,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但渐渐的,人们开始感到枯燥甚至是厌烦,你可能在第9天、第19天甚至第29天的时候放弃了坚持。
这时,这个时候的放弃,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说大多时候,人能获得成功,关键在于毅力。
据说人这一生大概能遇到7次左右的机会,都是可以改变人生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往往都是在前期日复一日的投入和坚持才能遇到这样的机会。所以说,如果有梦想就要先动起来,然后坚定不移的去执行下去。
一门研究“好运气”规律的“成功概率理论”指出:一个人的运气要比别人好一些、多一些,有三个原因与条件:确定目标;向着目标努力;失败后不放弃,继续努力。在“荷花定律”中也包含这个意思。
任何人的成功原因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必然性,另一个就是偶然性。“荷花定律”给我们揭示出了这么一个道理:带来成功的必然性与相当一部分偶然运气,其实都同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努力程度存在着正向关联。简单说就是努力越大,并超过一定临界线或达到一个大数,成功的必然性就越强,运气就越好。
倒过来讲,运气不好,从较大程度上讲是努力不够,不到位,或中途放弃的原因。
现在成功学理论中把人们的努力水平分为三个层次:不努力;努力不够;努力到位。不努力其实不可怕,不努力的人没有目标大但是也没有心累。从不努力的人,大概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毕竟,该懒散的日子也都懒散过去了。
最让人痛苦的是“努力不够”,做了,争取了,也很疲惫,但是质量不好,速度不行,自我批评与自我修炼没有努力到位。没有到位,就是在规则面前怕麻烦,在困难面前妥协,在失败之后放弃,也可能挺过几次挫折但没有坚持到最后,最终还是与成功和好运无缘。
更可怕的是把“运气不好”当成自己“努力不够”与放弃坚持、放弃目标的借口。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很累了,付出很多了,所以认为自己很努力了,可以安慰自己说,“虽然没成功但我尽力了。运气不好,我奈天何”。实际上,还是努力不够。
细节决定成败,胜负在于终端。老话说要善始善终也是这个道理。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也是这个道理。坚持到底。
竹子定律
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做人做事亦是如此。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需要储备,有多少人,没能熬过那三厘米?
什么叫价值?
同是两根竹子,一支做成了笛子,一支做成了晾衣杠。晾衣杠不服气的问笛子:我们都是同一片山上的竹子,凭什么我天天日晒雨淋,不值一文。而你却价值千金呢? 笛子回答说:因为你只挨了一刀,而我却经历了千刀万剐,精雕细做,晾衣杠此时沉默了。人生亦是如此,经得起打磨,耐得起寂寞,扛得起责任,肩负起使命,人生才会有价值。看见别人辉煌的时候,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付出的比你多。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胡适也说:“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说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
钱钟书大学同窗许振德这样描述:在校时,以一周读中文经典,一周阅欧美名著,交互行之,四年如一日。每赴图书馆借书还书,必怀抱五六巨册,且奔且驰。且阅毕一册,必作札记......
代表他学术成就的《管锥编》,引述4000多位名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汪洋恣肆,博大精深。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进入清华后,目标是“横扫清华图书馆”。他的治学心得是:“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一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
这就叫竹子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