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2018-05-03 17:47:38
“走近伟人,你会发现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青春、有梦想、有‘叛逆’、有苦难。”
袁占亭说:“其实,揭开伟人身上笼罩着的伟岸光环,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都一样,也有过青春成长的烦恼,有过躁动不安的叛逆,有过年少张扬的梦想,也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和挫折,经受过生活的磨难和洗礼,承受着拼搏奋斗的挑战和打击。他们也会经历坎坷、经受磨难,也有‘吃土’的时候,他们也会在激情燃烧的青春做出一些特别‘给力’的行为,也会在永不言败的奋斗中发出“高调”的人生怒吼。”
1.都曾有过激情燃烧的“青春”
马克思,在十七岁时就写过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作文,在文中他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2.都曾有过高贵伟大的“叛逆”
马克思亲密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出身于富裕的工厂主家庭,作为典型的“富二代”,竟然公开向自己的父亲宣布“绝对不再搞生意”,要去搞理论研究和写作,并因此而被家人视作另类和叛逆。
3.都曾有过坚定不移的“梦想”
33岁的毛泽东,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但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小部长怎能装得下毛泽东的伟大梦想?他写下《沁园春•长沙》,将青年时期的伟大崇高的理想信念展露无遗!
4.都曾去过跋山涉水的“远方”
邓小平16岁就离开家乡四川广安,勤工留学法国,先后在钢铁厂当工人、在饭馆当招待生、在车站码头做搬运工、在建筑工地干体力活,这些远离祖国、身处远方的艰苦求学和做工经历,让他在追逐远方的过程中实现了精神的提升和思想的升华。
5.都曾经受千曲百转的“苦难”
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作为“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必然会遭遇到劳动和生活中的太多困难和问题,也会遭遇到思想和认识上的许多困惑和迷茫,但他没有妥协、更没有放弃,而是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成了村里的“壮劳力”、种地的“好把式”、“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6.都曾坚持永不言败的“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从西北到华北,从东南沿海地区到中央,走到哪里,奋斗的身影就定格在哪里,奋斗已然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最美写真!
“伟人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推动历史,是因为他们又和我们不一样。”
袁占亭说:“伟人与我们一样有平凡的人生历程,但其实又和我们不一样,有着非凡的领袖品质。他们虽然有时像我们一样很‘囧’,但绝对不会像我们一样会‘颓’;他们虽然有时像我们一样很‘受伤’,但绝对不会像我们一样会‘投降’。他们虽然有时像我们一样很‘眼高’,但绝对不会像我们一样会‘手低’。我们不仅要看到伟人与常人一样的平凡人生,更要深入思考他们与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全面总结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非凡品质。”
1.领袖都具有“天然聚粉”的人格魅力
马克思当年追求贵族小姐燕妮的时候,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为她量身打造了三本情诗集,并通过书信交往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让平民出身的马克思与贵族出身的燕妮,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是那么的门当户对,才最终收获了自己相伴一生的革命伴侣。
2.领袖都拥有“胸怀人民”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青春时代就早早确立了为人类谋求幸福的伟大抱负,并把这种抱负坚持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晚年抱病依然学习不止、笔耕不辍,不是为了让自己可以飞黄腾达,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这一最崇高的伟大事业。
3.领袖都具有“洞察人生”的知识体系
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而他通过读书学习日积月累、一砖一石地构筑起来的渊博知识的万丈高台,正是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
4.领袖都具有“不负时光”的人生觉悟
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白天要参加劳动,晚上就经常熬夜看书,劣质的煤油灯常常熏黑了脸、熏黑了鼻孔、熏黑了眼睛,但他依然乐此不彼,七年的日日夜夜坚持秉烛夜读,每到一处工作,他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5.领袖都具有“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习近平7年的插队锻炼,使他对创业的艰难有了实地的了解,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有了直观的理解,对从小接受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和革命理想教育增强了感性认识,对延安这片养育了中国革命的黄土地产生了特殊感情。这种精神上的滋养,心灵上的洗礼,思想上的升华,不仅奠定了他接受插队生活艰苦磨炼的思想基础,更坚定了他信仰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信念,使他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改天换地”有着更加深刻地理解,那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6.领袖都具有“脚踏实地”的执行能力
邓小平在打倒“四人帮”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面对社会各界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他采取的方针叫“不争论”。
“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不争论”的背后是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做坚实基础,是他对空谈误国、争论误事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体会,更是他决心要带领全国人民坚定执行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稳如磐石的定力和毅力的展现。
我们离“马系青年”还有多远?
什么是马系青年?在袁占亭看来,就是身处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目标、明确使命担当、增强本领素质、敢于创新发展,不断向伟人学习,以伟人为榜样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袁占亭讲到,2009年,习近平同志视察我校时驻足图书馆,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他勉励大家:“你们现在就是要好好学习,在学校的任务就是积累知识,增进本领,砥砺意志,提升修养,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祖国,施展你们的才华,奉献你们的青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向往、去前瞻的人生前景。”“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增强活力,激发生机,各得其所地发挥作用。”
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要从更高的历史站位明确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努力争做“马系青年”。准确辨析清楚总体的“中国梦”“兰大梦”与个人的“青春梦”之间的关系,奋力实现“三大梦想”,至关重要。我理解的“兰大梦”,就是兰州大学在“双一流”的建设中,能够在国际上占据应该占有的位置,在声誉上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书写兰州大学新的辉煌。
1.为什么奋斗:坚定理想才是最忠诚的“追随”
林俊德,一位将军,更是一位院士,一辈子隐姓埋名,52年坚守在罗布泊,参与了我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任务。17岁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立志要学好本领、报效国家。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投身我国核试验任务。26岁时担任首颗原子弹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在既没有实验设备,更没有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埋头研究,最终成功测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冲击波的数据。
2.奋斗需要什么:本领才是最可靠的“武装”
一要勤学,做一个“学习者”
二要修德,做一个“引领者”
三要明辨,做一个“明白人”
四要笃实,做一个“实干家”
3.如何奋斗:明确担当才是最重要的“使命”
我校生物系1953级校友、世界著名治沙专家、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研究员刘铭庭,毕业后主动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工作,选定大漠、红柳为伴,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红柳的育苗和造林研究。1999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控制荒漠化最佳实践技术奖”,成为全世界在防治荒漠化领域获得国际奖项最多的科学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家组尊称为“刘红柳”。
4.怎样奋斗:敢于创新才是最负责的“模仿”
2016年逝世的我校资深教授段一士先生,他不仅是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而且是位导弹专家。1969年3月,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因为苏联的坦克前面不是垂直的而是一个斜面,中国的火箭弹一接触坦克就跳弹了。段一士先生就买了一些小的晶体管,用集成电路和晶体管做成引信,然后拿香烟里的锡箔纸当成坦克的夹板,再用小灯泡的亮或不亮来判断是否引爆。在一次次的试验下,他终于做成功了,成功后他亲自去北京南口打靶。
5.精彩人生:勇于奋斗才是最真实的“成长”
我校1986级物理系同宿舍的三位同学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带着兰大的所学和兰大精神,毕业后创办了以江隆基老校长命名的“隆基集团”,该集团以开发建设、科技能源、金融投资三大产业为平台,以五大新产品创新发展,经过25年的稳健经营,现已成为一家拥有50余家企业、年产值逾百亿的综合性集团,解决了近万余人就业和创业。管理层和技术层的主要成员多数一直是兰大毕业生,这充分体现了兰大学子对母校的深厚情谊和团结、担当、奉献社会的精神品格。
他们说,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袁占亭在课程结束前号召所有青年教师与学生:“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青春要成长,必须要有最美的榜样;事业要起航,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梦想要生根,必须要有实践的土壤。青年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鲜活梦想,必须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大地上,肩负民族的复兴、脚踏实地的奋斗。”
历时2小时的“最后一课”在经久不断的掌声中结束。兰大的青年教师和毕业生们听过这堂特殊的思政课后,又有哪些感想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科毕业生 范贤坤
袁书记在思政课中讲到,伟人的“平凡”之处在于伟人也有平凡的人生,“传奇”之处在于伟人又有非凡的品质,我对此印象非常深刻。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正是因为他们年少常立志、立长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对青年的鞭策、肯定和激励,也是对青年的提醒。
恰同学少年,当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袁书记的思政课深入浅出,生动具体,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而我们学生党员又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更应该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艺术学院 音乐专业硕士毕业生 王哲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我聆听了在兰州大学求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堂课,了解到原来伟人也和我们一样,都有着青春的叛逆和对理想的坚定追逐。这不仅加深了我对伟人的了解,更坚定我为理想奋斗的动力。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一名毕业生,我们要为自己奋斗,为国家奋斗,为民族奋斗;我们更要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传承伟人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袁书记在授课中,强调了伟人都具有不负时光的人生觉悟和脚踏实地的执行能力。作为马上走出校门、即将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我们立志时刻坚持不负时光的人生觉悟,自觉提升脚踏实地的执行能力,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在参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全力奉献!
下午听了袁书记的授课深受启发,尤其是对袁书记讲的伟人平凡中的不一样部分深有感触。和我们都一样的伟人其实真的不一样,无论在什么环境中,伟人都时刻保持着“胸怀天下、志存远大”的伟大志向,这也更加激励我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学习去创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时也要更加积极地影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每个人的远大志向、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袁书记为青年教师和毕业生主讲的思政课程,从青年人的视角阐释几位伟人的经历,既看到了伟人与普通人的一致之处,也剖析了伟人特有的风范与人格魅力,既回顾历史,又展望未来,既高屋建瓴,又深入实际,为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指引。作为青年高校教师,我们要将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正直善良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艰苦奋斗排除万难的拼搏精神,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做事准则,学习思考绝不停步的良好习惯,一切从人民出发的目标主旨融入骨血,不断加强自我培养,牢记选择教育工作的初心,信念坚定,学高身正,满怀仁爱之心,做学生最好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不负梦想,不负青春。